青年社区(或者说“青年自组织”)是一个统称,有很多模式:
开放品牌: 如TEDx, StartupWeekend,BarCamp, WordCamp......
特色活动形式: 真人图书馆,世界咖啡馆,unconference, 18分钟公众演讲.....
开放内容(CC协议内容): 各类开放教育资源,大学开放课程,TED演讲等等......
线上社交网络社区: Twitter形态,Quora形态,Facebook形态,以及原创的豆瓣形态,垂直形态的果壳网......
线下青年混合业态空间: 青公馆......
项目启动之众包筹资: 追梦网及点名时间等......
如果将青年的年龄段限制在大学生及加入工作前四年这前后八年(运作新四年项目时,我把它缩小限制在大三、大四、毕业一年、毕业二年这四年),那么由于这个生涯阶段的特殊性,青年社区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:
自助:基于兴趣发展而来,起着内部互助的作用,对外界的冲击影响力不大
草根:规模小,资源匮乏,业余时间运作,无法与正规化运作的机构相比
模糊:发起者在项目运作上经验欠缺,在社区发展方向上激情有余而专业不足
短暂:由于发起人和参与者处于生涯转折时期,在经历学习和工作变动之后,发展停滞,寿命短暂
消耗:大量项目雷同类似,各地分散运作,消耗青年人群的资源
技术:在善用网络等技术工具上不够娴熟,停留在使用简单工具的层次
资源:由于青年群体不属于明显的社会弱势群体,传统公益机构对这个群体的资源支持较少
我比较包容地看到青年社区的发展,把成长熔炉作为青年社区的一个价值使命来考虑。青年社区的价值需要从A/B两面来看,A面是青年社区的具体项目和行动所创造的价值,是否实效,是否长久,是否精致;B面则是参与和践行青年社区,对于青年朋友,这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。对于热闹的青年社区活动,抱以宽容的态度,允许青年们为社会创造一些小冲击,为自己创造一些大改变。
鉴于如上特征,在资源匮乏、任务复杂的情况下,引入开放品牌、开放内容等方式,就可以大大简化青年社区的运作难度,提高运作绩效。这是我为何高度关注青年社区与开放模式的紧密结合。
详情参考:
《开放行动智慧 - 青年运动与社会创新》
http://joinwee.com/lesson/220/